5月9日,乘联会举行月度乘用车市场分析发布会。厂商批发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4万辆和181.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5.6%和9.8%,同期受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影响基数较低,因此同比实现高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了76.2%和86.9%。1-4月,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了694.1万辆和692.4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7.2%和6.4%,对比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2021年同期和没有疫情影响的2019年同期,今年1-4月乘用车产销均实现了增长,由此来看,乘用车市场正在温和回暖,整体趋势逐步向上。





4月MPV销量同比成倍增长
分车型类别看,轿车和SUV产销规模相近,4月均达到80万辆以上,1-4月均已超过300万辆,目前SUV占据市场最大份额,从增长情况看,MPV受益于新能源智能高端新产品的推出,4月销量同比实现倍速增长,销量9.3万辆,同比增长129.1%,1-4月累计销量31.6万辆,由于单月销量同比成倍增长,累计同比增长27.1%,在乘用车市场中增幅最高。


比亚迪单月销量超20万辆,多家企业同比倍增
从企业销量表现来看,4月比亚迪凭借新能源强大优势继续领跑,单月销量超过20万辆,达到20.9万辆,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近1倍;1-4月累计销量75.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1.5%,行业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在同期疫情影响较低基数的情况下,TOP15企业中多家企业4月销量同比倍增,包括一汽大众、奇瑞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一汽丰田和上汽乘用车等。由于去年4月疫情影响的区域集中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因此今年4月可以看到上汽集团下属乘用车企业,和以上海为国内唯一生产基地的特斯拉当月销量同比实现了极为显著的增长。




新能源累计渗透率突破30%
4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环比略有回落,但同比保持高速增长,从而拉动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渗透率突破30%,整个新能源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具体来看,4月产销分别完成60.5万辆和6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和1.8%,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14.6%;1-4月累计产销分别完成了215.1万辆和211.5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0.9%和42.6%,累计渗透率达到30.5%。

新能源分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仍然占据市场主体,插电混动保持快速增长,而且增幅仍然保持领先于纯电动。

新能源分车型类别来看,MPV和SUV增长强劲,其中MPV在4月销量1.9万辆,同比增长3.7倍,虽然其中有很大因素在于同期基数较低,但也释放了新能源MPV正在成为新的增长优势的特点。由于同比成倍增长,4月新能源MPV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已经提升至3.1%,而同比只有1.4%。


从企业销量表现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已然相当稳固,4月广汽埃安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后起之秀,表现也极为经验,销量4.1万辆,环比稳定增长2.5%,同比增长3倍。同期广州地区受疫情影响并不明显,可以排除掉其高速增长是基于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如此能够实现同比倍增也是市场对其品牌和产品的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和哪吒汽车均上榜前十车企,在经过前期大量投入之后,不断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如今新势力车企的分化也更为明显,4月零跑汽车、小鹏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同比下降,随着传统车企全面加速电动化进程,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




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经销商心态逐步稳定,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的需求有所释放;叠加“五一”小长假出行用车需求增长,带动4月购车消费前置,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值得关注的是,5月9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显示,自今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政策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乘联会方面指出,当前市场上国六a车型以及部分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的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库存不到一百万辆,其中大部分为国六b车型。半年销售缓冲期的设立,则缓解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库存燃油车型销售的焦虑。总体来看,政策的出台给行业带来很好的稳定作用,预计5-6月份生产会得到大幅的恢复,销量方面也将实现较为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