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柳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柳机人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五菱柳机积极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发展新要求,党建引领、稳中求进,主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奋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完善一系列企业治理制度,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即日起,公司微信平台对五菱柳机五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进行系列展播,敬请关注。
攀高逐新 动力永续
五年来,公司重点围绕“发动机、新能源、铸造件”三大业务开展,结合细分市场内外部环境,积极应对,精准布局,推进主营业务“传统动力技术升级+新能源动力集成开发”双擎驱动与经营管理数字化策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公司合理规划产品布局,提前进行国六发动机开发,实现国六发动机在多市场的配套应用,实现2019-2021年连续三年产销增长,发动机年销量由2018年12.83万台增长至2021年的22.15万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30.7亿元、工业总产值27.5亿元,2019-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3%和23.1%。
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成功开发新能源混合动力总成,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批量生产销售,成为区内首家具备发动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系统集成能力供应商,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达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燃油与新能源两手抓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基于汽车产业“新四化”要求和公司产品规划,充分发挥发动机方面的传统技术优势,形成了HEV(油电混动)、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混动)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动力集成产品布局,实现商用车发动机、乘用车发动机、新能源发动机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首台HEV混合动力顺利下线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发动机和新能源领域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外观设计专利102项,培育出2个增压直喷发动机研发平台,公司荣获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柳州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奖”先进集体,国家级CNAS实验室认证,践行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混动集成测试台架
二、自主创新铸造技术 促进业务持续增长
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铸造技术创新和深度工艺开发,解决企业深层次技术问题。通过铸造仿真模拟、浇注系统设计、排气系统设计、熔炼处理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验证,开创性地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模四腔”铸造工艺关键技术。

采用“一模四腔”铸造工艺生产的铸件

阳和工厂制芯工段
五年来,公司铸件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获得上汽通用五菱、广西玉柴等主要客户和公司内部客户的高度认可。黑色铸造成功开发N系列、M20系列、481系列、469系列等缸体铸件;有色铸造通过多年技术积累,成功开发M20系列、481系列、4A15、469等缸盖铸件 ,有效填补公司铸造技术空白,同时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批量供货各客户多款缸盖产品。


《铸造一型多件的下芯胎具装置》《一种气缸体砂芯芯骨》等铸造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三、标准与技术双驱动 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
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推动生产过程全局优化和生产制造迭代升级,建立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为基础,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为特征,以提升企业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智能标杆工厂。

智能工厂总装产线

智能工厂机加工产线

生产现场数据管控中心
五年来,公司构建了以ERP、MES、WMS和QIS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集成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基本实现业务信息化应用全覆盖。2021年,公司获评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精益化生产全过程管控能力项目
入围全国2022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
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助力业务转型升级
公司紧跟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法规,提前布局满足国六排放法规发动机,加速市场项目开发,抢占市场先机。在巩固大客户市场的同时,新开发10多个外销市场,持续开展后处理降本市场项目,实现客户市场纵向深入,横向延伸双向发展。

发动机运输发往全国各地
新能源混合动力总成开启转型升级新篇章,实现新能源市场新突破,2022全年实现M20A发动机销量3.3万台,电机电控2.7万套。抓住国六排放法规发展机遇,实现传统发动机销量高速增长,从2018年12.83万台跃升到2022年18.82万台。铸造件业务做大做强,2018-2022年缸体年均产销超70万件/年,近三年缸盖产销达46.1万件。
未来
公司将重点围绕三大业务加快转型升级
在“做强发动机、发展新能源、做大铸造件”
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行稳致远意气风发
开启全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